《意见》分七个部分: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分七个部分: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指出,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把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启动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方式,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办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意见》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强调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重点基地建设,建设和创办一批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期刊,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支持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发展和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调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年度检查制度,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意见》最后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宗旨在于立德树人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苟仲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准确把握。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宣传思想工作事关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全局和根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决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我们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是听党的话,是不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意义极为重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宣传思想工作通过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将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为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能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能不能办好,师生员工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行动上的大力支持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引导师生员工多看主流、多看光明面、多看本质,主动回应社会和师生员工关切,把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真正凝聚到支持和参与改革上来。
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从国际看,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疑虑甚至敌意越来越强,利用各种敏感时间和话题,肆意炒作社会热点,制造矛盾纷争;从国内看,改革带来的思想波动和利益冲突暗流涌动,互联网舆论斗争日趋激烈;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自身看,一些高校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吸引力感染力不强、阵地管理不到位、队伍能力素质不适应等问题。这给我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迎难而上,大力加强和改进。
北京高校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注重探索创新,不断增强线上线下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开辟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境界。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委 苏明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针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提出,要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广大高校师生成为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一、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端战略重要性。
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网”而增,为此,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三大战略意义:一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国家战略的主动之举。要认识到,谁抓住了青年学生,谁就把握了未来的主导权。必须以直面挑战、主动而为的态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我们要着力在网络世界中建立“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情境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其中的互动体验和共建共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血脉、彰显于言行。三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服务学生成长的有力之举。成长成才是当代学生的核心关切。可以通过汇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学生学习需求,通过整合精品文艺文化资源服务学生精神需求,通过拓宽丰富就业创业资源服务学生发展需求,通过提供日常便利资源服务学生生活需求。
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兼具思想性和科学性。
我们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主导性与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的科学性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始终立足思想引领,遵循“内容为王”的建设规律吸引学生。二是坚持以服务切入,通过依托渠道和资源优势,以网上网下深度协调来牢牢粘住学生。三是秉持共建共享,通过加强具有开放互动的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学生在自我建设中加强自我教育。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整合、合力支撑。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合力工程,必须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各类优势力量合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当着力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一要着力培育典型项目,努力构建网络育人新机制。推动培育一批网络名编名师、开办一批网络名站名栏、发表评选一批网络名篇名作,探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二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网络育人的浓厚氛围。三要统筹整合网络资源优势,形成网络育人工作合力。我们要同步部署加强主题教育网站和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着力打造引领性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形成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
统筹推进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 沈健
针对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要求,我省明确提出要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健全机制,真正把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落到实处。
一、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领导重视是关键。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认清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切实增强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明确工作职责。真正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省教育厅把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三是配好关键岗位。2013年,江苏省委明确提出,“要完善干部管理政策,更多从岗位素质要求来选拔配备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我们在落实中央《意见》过程中,将进一步细化完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选好配强宣传思想工作干部。
二、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是重点。
一要统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在加强日常培养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青蓝工程”“333工程”“江苏社科英才”等省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建设了22个人文社科类优势学科和11个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二要统筹推进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我们通过建立7个省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加强日常培训。辅导员职称评审做到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聘单列。三要统筹推进网络管理和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我省高校按照“专业化、年轻化、高层次、高素质”的要求,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网络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四要统筹推进学生党员和骨干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鼓励和支持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三、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完善机制是保障。
一要完善培养培训机制。我们要求高校要像培养教学科研骨干一样,把培养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纳入学校整体培养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之中。二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真正建立一套符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三要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各高校合理调整校内奖酬金分配办法,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干部的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相同层次人员的平均水平。
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政治保证
北京大学 朱善璐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北京大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和发扬传统,旗帜鲜明狠抓宣传思想工作。
一、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与方向及正确的办学方向。
一是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职责,在党员干部和全校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为大学精神树立价值引领。二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要从学校和院系理论中心组学习抓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发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是深入推进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的宣传教育。要以中国梦团结师生,以中国精神引领师生,在广大师生中传播先进文化、传递正能量。
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深入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办学和立德树人全过程。今后,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三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育人之本、兴校之基、办学之魂。
三、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
一是切实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学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必须切实增强抓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性,这是根本性的问题。二是妥善区分和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不同性质的问题。对学术理论问题,要提倡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公平、公正、平等、平和的讨论。对思想认识问题,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等正面教育方法。对政治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把握好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这个重要原则。三是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师生思想动态信息,要加强分析和研究,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自觉性、主动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准确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
清华大学 陈旭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遵循,需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一、把握党性原则、强化责任。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高校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暴露的问题要做到“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常抓常管”。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塑造的核心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示范者。突出文化育人春风化雨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大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契合点,多渠道、常态化开展校史校情教育,与时俱进传承和发展大学精神文化。
三、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高度重视在高校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的重大意义,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给予重点考虑和优先保障;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积极推进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切实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渗透到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渗透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之中。
四、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要切实加强对工作对象特征和需求的准确把握,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师生的思想状况,积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切实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正视师生群体思想问题背后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维护师生正当权益,完善师生利益诉求表达和沟通协调机制。
五、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强化二级单位党委在宣传思想工作上承担的重要责任,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网络舆情员评论员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
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
武汉大学 李晓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引领作用,作出了重要部署。结合武汉大学近年来的工作,扼要谈五点体会和认识。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高校领导班子要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预见性分析和全局性把握,明确领导权、掌握话语权、强化管理权,进一步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其建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使其在学校改革发展的统筹谋划中居于优先发展、重点建设的地位。
二、注重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属性和特征,全面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增强其理论解释力、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引领力。我们从学科对象、学科结构、学科方法、学科功能和人才梯队等方面,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科队伍素质,促进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质量。
三、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发展的需要,注重跨学科合作和校内外协同,汇聚学科资源,整合研究力量,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协同创新研究。我们以省校共建为契机,以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发现、聚焦、回应为基点,组建和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着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决策咨询智库、人才培养基地、调查研究机构、信息资源门户及学术交流平台。
四、以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着力点,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三进”的力度。学校十分注重把协同创新研究的成果适时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育人功能,精心整合多学科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思政课大课堂”;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骨干研修、择优资助,以增强其学术自信、学科自信和职业自信。
五、积极探索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的评价体系,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主体作用。在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点,主动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评价体系。
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
山东大学 李守信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就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这个问题,我谈谈认识和把握。
一、深刻认识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战略意义。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事关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事关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目标的实现,事关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形势下,落实好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严把教师考核聘用政治关,在源头上和过程中加强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观点正确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准确掌握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主要内涵。一要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内容。高校教师应该拥护党的领导,主动培养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永远跟党走。二要把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核心内容。教师应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把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根本内容。教师应忠于职守,履行职责,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四要把课堂讲授符合法律规定作为重点内容。要杜绝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任何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言论,杜绝在授课过程中传播分裂主义、宗教思想。
三、有效推进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具体措施。一要把好入口关,进一步规范教师资格认定,严格准入门槛,把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等内容作为新进教师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首要条件。二要规范聘用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聘用体系,完善聘用标准,明确责任权利。三要强化行为监督,加强对教师教学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行为的监督力度,及时掌握和了解教师思想政治动态,构建“教师教学网上评价系统”,建立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员、院系领导听课等监测机制。四要严格考核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把政治标准作为绩效评价、评优奖励和人才推荐等方面的首要条件。五要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学校紧急重要情况报告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政治标准和要求贯穿到教师入职、培训、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用制度和规范来引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深刻认识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战略意义上下功夫、在准确掌握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主要内涵上下功夫、在有效推进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具体措施上下功夫,真正把中央文件精神和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与管理
厦门大学 张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中必须突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方向、明辨是非,树立法治思维,从而以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异成绩为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和建设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一、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对时代发展变化的全面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宣传思想阵地的交锋和较量越来越复杂、尖锐和激烈,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化,投射到高校当中,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越来越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
二、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增强使命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一是明确责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党委的第一责任,必须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二是强化引领。高校党委应该强化思想引领、队伍引领、学科引领。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通过队伍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通过学科引领,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
三是强化法治。高校党委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引导舆论、规范管理,既要下力气解决眼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长远,推进依法依规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使高校始终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要把制度建设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工程,将其纳入依法治校和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进程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形成内容协调、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政治安全,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太多镜鉴提醒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而我国国内各种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当此之时,我们必须把好社会的方向盘和稳定器,引导全体民众拧成一股劲儿,共奋斗,图发展。
高校是各类知识与文化的集散地,也是意识形态较量的前沿。在这里,活跃着一大批青年学子。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将会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同时,他们也正处于身体与精神世界的养成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这一阶段,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渴求欲强,同时判断力又较弱。如果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潮流在其学习系统中占了上风,则其成长成熟过程就可能充盈正能量。反之,若错位、扭曲的价值观在高校大行其道,则遗患大焉。这就犹如穿衣服扣错了第一粒扣子,一步出错,步步出错,青年学生不仅无法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更难说承担时代的重任,为祖国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坦白地说,当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价值观领域时而出现摇摆和模糊。有的教师坚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言必称“西方”,总拿别人的标尺衡量自己的事情;有的不在专业领域推陈出新,却一味迎合潮流、插科打诨,满嘴俏皮话、流行语,表面上获得满堂彩,实则空洞无物;还有的脚跟不稳,在本该严肃的历史问题上混淆是非。坚守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身为“灵魂工程师”,自己的总开关都没把好,如何立德树人,传递科学知识,点亮学生的精神火炬?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精神力量的凝聚,不重视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培养。即便一向标榜价值中立、思想自由的美国,都在被称为“美国高考”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中,加入《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等意识形态内容。增强广大师生面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激发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讲究策略方法,更加坚定地固本铸魂,传播中国声音,才能把中国梦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