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务大臣重光葵及军方代表、参谋长美津美治郎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盟国的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华民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在1946年4月,中国国民党在常会会议上将庆祝胜利的首日——9月3日定为“抗战纪念日”。
日本投降签字的确认,为那一段用一代人的血和汗去坚守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那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历史;一种穿越历史,辉耀未来的精神却难以忘怀。70年前的那一天,中华民族最终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那血火淬炼的革命抗战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将不可磨灭。70十年后的今天,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刻。伟大的抗战精神提醒我们要学会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求先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名字的伟大复兴。爱国主义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战精神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78年前盛夏的某一天,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顾之前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与此国家存亡的时刻,来自祖国各地的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队让日军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救亡组织纷纷成立,不同的党派、团体摒弃旧怨,共赴国难。“民族的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需要它,当前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待中的中华民族更加需要它!”这是《抗日战争研究》中对“抗战精神”的解释。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2015年9月3日在首都北京举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阅兵。宗旨为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这既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也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彰显;更重要的是这是对于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在阅兵当日虽然未能在现场感受到那一拨拨浑厚的呐喊;未能当场感受来自各个友国的赞赏与钦佩;未能被祖国雄厚的军事力量底蕴震撼,但是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在观看阅兵直播时也能感觉到自身血液的沸腾,感受那种来自骨子里的,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抗战精神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那个生死存亡之际英烈辈出:从杨靖宇到彭需枫,从佟麟阁到张自忠。无论是中共党员还是普通份子,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爱国之歌。那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但是再艰苦的磨难都压不倒坚强的中国人民,这些压力反而激发了中华民族誓死战争的英雄气概。从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之战到台儿庄、徐州会战,中华民族的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侵略者陷入绝境。
通过重温那段悲壮、激越的历史让我更加意识到“抗战精神”的作用。“抗战精神”并不只是适用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它也适用于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正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所需要学习的“抗战精神”。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贯彻的认识到这个事实,努力了解学习“抗战精神”,让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好地促进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