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战精神?什么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从书本上看到的解释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弥足珍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所谓精神,即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并非物质。所以,要像铭记,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契合及传承,并非物质传递,而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让抗战精神铭记于心。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并检阅部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中国举办系列抗战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尤其要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等重大问题。
这一次战争中,其精神的深刻我们无需在做剖析,只是作为繁荣昌盛下的我们,不更应该让精神传承,来的更持久吗?
我们从小学就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得就算20世纪30年代,灭绝人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淫掠,犯下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史以来的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而这一次的胜利,众所周知,它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它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习近平主席引用了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这句名言。现实的意义发人深省。因为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切身感受的年轻这一代,对战争的认识越来越淡薄,越来越模糊。更为严重的是,近些年国内出现对抗战历史认识的错误思潮,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否认二战的历史言论,混淆人们的视听。
战争是残酷的,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能从局部战争中感受其无奈,有人曾统计过二战中死伤的人数,中国又死伤多少人,我并不想知道那些确切的数字。虽然恐怖的数字或许能让我们心惊,但久而久之,反倒有了对那些数字的麻木。所以,我更喜欢从历史书上,看到那些令人心痛的故事,看他们如何用鲜血,来书写来弘扬抗战精神,这样的精神,如何不深刻?又如何不隽永?
正确认识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历史,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反映的不仅是思想情感,心理诉求,更是立场观点价值取向。
历史悠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今天纪念绝不仅仅是重温当年胜利的欢欣和激动,也绝不是报复日本,而是为了总结和汲取历史的经验,使今天的中国更加和谐,是时代主题更加凸现,呼唤和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有国才有家,家是千万国,国是最大家”,曾经的中国人民用鲜血保家卫国,今天,我们铭记抗战精神,并传承其精神,故而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