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磊彬,女,1991年5月生,湖南娄底人;2013年6月毕业于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4年9月进入南华大学修读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导师是聂长明教授和林英武教授。
自从2014年入学以来,一直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硕士研究生。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艘帆船,那么兴趣便一定是助船航行的风帆;如果将人生比作一个化学反应,那么兴趣无疑就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我跟化学有着很大的缘分,我也十分热爱化学。
转眼就研三了,回想起自己这两年多的科研生活,心情还是很复杂的。过程中有痛苦也有喜悦,然而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下面就详细的讲下自己的科研经历。
刚开始进校研一的时候,英语能力很差,六级都没过,看着一篇篇英文文献,头都大了,说不尽的苦恼和忧愁,可以说寸步难行,除了语句难理解外,各种专业词汇,查都无从查起。然而,提高英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文献,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外语水平,那时起,就每天逼自己看文献,最初看的时候觉得很难,我就先给自己定个目标,一个月看一篇,再半个月一篇,再一个星期一篇,最后一天或者几个小时一篇,慢慢的,英语能力渐渐地就提高了,我平时也没花多少时间专门学英语,记英文单词,正是通过看文献,我把困扰我已久的六级给过了。
研一的时候就开始慢慢接触实验了,天天跟在师兄师姐的后面学习各种基本的实验操作,刚开始时做实验很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花几天时间就想把实验弄出来,可是,经历了才知道,做实验急不得,安下心来才能做好实验,要专心,细心,有恒心。另外,我也慢慢懂得,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抓住和把握住细节,往往细节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平时做的实验更多意义上是试验,就难免会有失败,开始会很气馁,然而,人不能被一点小小的挫折就给打败了,冷静分析失败结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出路,当然,当遇到困难时,我也会跟自己导师交流,从老师那里得到丰富经验,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也要学会跟自己的同门交流,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
最后,在论文写作的时候,其实是最痛苦的时段,如果没有阅读大量的文献,没有了一定的理论积累,论文根本无从下手,论文就是用科学的语言将实验现象表述出来,我在写文章之前,先定了期刊,然后根据期刊的要求书写文章的格式,文章的数据图表也一定要做的漂亮,写完后仔细查看语句是否通顺,语法是否正确,最后再由导师修改,投稿。
科研生活可能看起来很无聊,单调,其实,真正去体会会觉得很有意思,真的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它磨练人的意志和心性,也会让你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
然而付出的终会有回报,目前我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发表了三篇SCI论文:“Regulating the nitrite reductase activity of myoglobin by redesigning the heme active center”, “An intramolecular disulfide bond designed in myoglobin fine-tunes both protein structure and peroxidase activity”, “Peroxidase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myoglobin by two cooperative distal histidines and a channel to the heme pocket”分别被Nitric Oxide,Archives of Biochemistryand Biophysics,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接收。